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头条新闻
中国审计报头版头条9月22日报道:护航“绿水青山” --浙江省“五水共治”专项审计推动改善水环境纪实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美丽中国”建设的发源地和绿色发展的先行地。浙江因水而美,却也曾经受水之困。有的地方遭受强台风时大水浸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一些江河污染严重,有百姓邀请政府官员“下河游泳”;水资源供需缺口大、结构矛盾突出、利用率低……。

  “治水就是治省,治省必先治水。”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明确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等方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必须要有所作为。浙江省审计厅成立了“五水共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连续4年实施“五水共治”政策跟踪审计,以实际行动护航“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以审计监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之路。

  通过连续多年开展“五水共治”审计,浙江省审计厅共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相关审计报告5篇、审计专报12篇,得到省领导批示24次,有效倒逼有关部门和市县落实一系列整改措施,为全省改善水环境质量作出了贡献。据统计,三年多来全省共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22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Ⅲ类以上水质占比达77.4%。全省正在悄然发生可喜变化:城乡居民用水更方便了,水更清了,汛期面对暴雨洪水更安全了,老百姓觉得水生态环境更漂亮了。2016年4月,环保部在浙江召开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推广了“五水共治”经验。

  着眼治水,提升污水处理效益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2015年,浙江省审计厅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因规划选址不当、资金投入不足、厂网建设主体不一等原因,导致一些用巨资建起来的污水处理厂“出生”后却“吃不饱”,长期“晒太阳”。全省各地耗资7.81亿元建设的23座污水处理厂处于闲置状态,每天有14.3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被浪费。

  在金华,审计发现5座建而未用的污水处理厂,其中婺城区的一个污水处理厂问题最为突出。该厂于2010年4月完成一期建设并通过验收,由于建成5年一直没有使用,部分设施已经损坏,污水池里积满了雨水。原来该厂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5000吨,但由于这个山区乡镇人口不多,也没有什么企业,平均每天只有六七百吨生活污水,而且污水收集成本高,污水处理厂运行就意味着亏损。

  在淳安县,一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2447万元,远期污水处理能力为每天1万吨。2015年2月,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每天实际处理量只有300多吨,与其处理能力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却令人啼笑皆非。2014年该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部分管网已完工,但由于管网工程投资数额较大且路线复杂,设计招投标过程用时较长,耗费了不少时间,以致影响整个截污纳管工程的进度,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偏低。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建德市,一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少得可怜,其设计日处理能力为1000吨,目前却只有300吨,负荷率仅为30%。

  建好的污水处理厂居然处于闲置状态,宝贵的财政资金白白浪费,令人扼腕叹惜,也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批示要求省人大开展专项跟踪督查。省人大常委会迅速派出7个“五水共治”专项跟踪督查组,分赴全省11个市,对审计反映的23座污水处理厂闲置“晒太阳”问题进行了专项督查,督促相关地区抓好整改落实,有效发挥污水处理能力。浙江卫视、钱江晚报等11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和深度解读,促进了闲置问题的解决。截至当年11月底,闲置的23座污水处理厂有18座投入运行,5座进行设备安装或建设配套管网。

  现在,治污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浙江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河水碧绿深邃,岸边绿道绵延,老百姓纷纷点赞。

  着眼护水,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

  一批供水水库项目快马扬鞭,一批骨干引调水工程加快实施,一批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纷纷落地……浙江大地吹响了多源供给的水资源保障号角。2016年,浙江省审计厅对23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涉及27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107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96个县级以下饮用水水源地,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1229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3631平方公里。调查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农家乐”污染、企业废水直排、医疗机构废水处理不当等突出问题,饮用水水源安全存在风险隐患。

  在玉环市,该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水库,日供水量达2.5万吨,服务人口10万多人。库区内有74家排放废水企业,大部分没有铺设污水管道或管道破损,废机油、废乳化液、重金属离子等直接排放。监测数据显示,该水库水质波动大,枯水期总氮等指标存在超标现象,已威胁到玉环人民的饮用水安全。

  被称为台州市第二大水缸的一水库,担负着60多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还是大田平原、椒北平原35.9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根据审计整改要求,省环保厅在跟踪督查中发现,该水库位于临海的二级保护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排放方式不够科学,影响了水源保护区的水质。

  医疗污水直接向外排放同样触目惊心。审计发现,瑞安市存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疗污水直接排放河道,医院将医疗污水排入地表水体的现象,两家医疗机构日均排放量分别为6.6吨、65吨。据悉,该市2015年有25家公立医疗机构在未取得环保部门排污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排放医疗污水。

  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进问题的整改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废改立”,做改革的促进派。审计结果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后,立即引起多位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对审计发现的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厂址存在风险隐患等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及时如实地向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作了反馈,从而快速推动了杭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序落地。分管副省长针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责成环保部门必须对所在区域污染源采取坚决措施,限期整治到位,确保饮用水源绝对安全。省人大财经委与省审计厅组成联合督查组,实地勘查了宁波市鄞州区部分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和上虞段河道淤泥清理项目,督促整改落实。省环保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照单全收、边审边改,认真履行牵头单位的整改责任,按地区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向11个设区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审计调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函,要求及时完成整改任务。

  目前,各地各部门整改工作顺利推进,捷报频传,在保护饮用水水源水质、消除水源安全隐患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玉环市,当地党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最大水源地水库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对实施搬迁的企业协调落实搬迁土地或厂房,对拒不关停的企业予以打击取缔,现已拆除关停企业23家、断水断电企业40家,剩余44家企业也将逐步停产拆除。临海市针对水库二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问题,对原有处理设施进行扩面提升、提标改造,在末端增加氧化池加人工湿地,排放方式从原来的集中排放改为人工湿地自然净化排放。据监测结果,目前该水库出水水质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悬浮物等指标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省环保厅出台了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同步加大了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推动完成了宁波、温州、金华等地处置设施的迁扩建工程,并与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出台了《全省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实施意见》。

  着眼用水,推动节水政策落实到位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浙江是一个水资源充沛的大省,然而现状却并非完全如此。浙江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低于2100立方米的全国人均水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左右。浙江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水生态脆弱,抓节水,自然成了“五水共治”的重要一环。

  今年,浙江省审计厅对省内17个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节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审计调查,节水政策落实、节约用水管理控制、节水项目运行成效等情况都成为审计关注的重点。

  审计调查发现,规划水资源论证普遍未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不到位、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17个市县的“十三五”规划均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共有132个建设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和编报水资源论证报告书、528个建设项目未按规定编报水资源论证表;2016年17个市县64座污水处理厂共排出污水8.15亿吨,仅有不足6%的污水进入再生水设施再生。

  查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推动问题整改才是关键。现场实施结束后,重点就是解决审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浙江省审计厅连发《审计建议加大水平衡测试推广力度》《推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应加强政策引导》等5篇审计专报,迅速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多位省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省水利厅专门组织召开水利系统整改工作布置会议,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整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全面部署。鉴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多由于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不完善,目前浙江省审计厅已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等政策制度的修订完善,促进各项节水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着眼防水,推动抗洪减灾工程顺利实施

  浦阳江,自浦江县天灵岩南麓而出,经诸暨、萧山,蜿蜒三百里后,汇入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这是一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流,万千年来孕育了长江下游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上山文化”,留下了西施浣纱沉鱼落雁的美丽传说……然而,浦阳江的堤防标准相对较低,每五六年就淹一次,2011年汛期浦阳江沿岸就曾遭受重大损失。

  浦阳江治理工程迫在眉睫。项目立项后,一期治理工程涉及沿线8个乡镇(街道),主要为堤防加固工程和电排站工程,堤线总长49.23公里。为确保建设项目发挥实效、建设资金高效使用,2015年,浙江省审计厅对浦阳江治理一期工程进行了审计调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调查期间,审计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发现一湖泊的堤防加固工程Ⅰ标段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其合同工期60天,实际开工时间为2012年4月,至审计时尚未完工。探究原因,主要是政策处理受阻,导致三年来仍无法有效得到解决。

  抗洪减灾工程关于老百姓生命安全,刻不容缓。审计机关迅速将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馈,建议加强工程监管,针对工期延误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诸暨市人民政府及水利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政策处理难题,推动了堤防加固工程顺利实施。

  在今年强台风“泰利”来袭期间,浙江沿岸出现了80-150厘米的风暴增水,伴随8米到10米的巨浪,其形成的洪水被各处水库堤坝拦蓄,凸显了抗洪减灾工程的成效。目前,诸暨浦阳江治理一期、兰溪农防等防洪重要堤段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钱塘江、瓯江、甬江大部分干堤基本加固完成,“防水”能力的提升为全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上了一道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起点上,浙江审计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积极探索、奋力前行,以“五水共治”审计为突破口,深入推进资源环境审计,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美丽浙江”建设,为浙江的山更青、水更绿提供更好的审计保障。(林图 周孝宜 陈振宇)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