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头条新闻
浙江: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 扎实开展“财政审计季”

【以财政同级审为核心,以公共资金为审计对象,以促进提高资金绩效为着力点,通过“财政+”等方式,推进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五年全覆盖,实行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动,与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实现“三个平台”联通,三级审计机关以三个审计平台建立三个小闭环,逐级聚能、放大,通过最终形成强大的全省审计“风暴眼”。】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财政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审计厅在立足实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建设,扎实开展“财政审计季”,取得了一定成效。

浙江省审计厅建立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以财政“同级审”为核心,以公共资金为审计对象,以促进提高资金绩效为着力点,通过“财政+”等方式,推进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五年全覆盖,实行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联动,与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平台实现“三个平台”联通,三级审计机关以三个审计平台建立三个小闭环,逐级聚能、放大,通过最终形成强大的全省审计“风暴眼”。

牢固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

浙江省审计厅不断强化成果导向意识,以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简称“两个报告”)反映内容立意高不高、力度强不强、容量大不大,是否已具备全局性和宏观性为标准,从宏观性、建设性、整体性的角度综合提炼审计成果,推动“两个报告”更好地服务党委、人大、政府的需求,发挥好审计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一)以“大财政”理念统筹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整合审计计划,确保审计内容有重点地全覆盖。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中长期规划,以“1+N”和“N合一”方式统筹项目计划,以“两个报告”为核心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整合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对象有深度地全覆盖。横向到边,对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利用大数据,对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数据集中开展总体分析和重点分析,发现待查的重点和疑点问题线索,同时结合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决算草案审签和其他专项审计,实现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全覆盖。纵向到底,围绕“三条主轴”落实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全覆盖。围绕“以财政决算审计为主轴”,综合实施设区市财政决算审计、市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项目审计。围绕“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轴”,对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重大项目推进、重点专项资金使用开展同步审计或审计调查。围绕“市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为主轴”,结合重大政策落实、省级专项转移支付使用、生态环境治理等专题审计。

完善组织方式,确保审计有效率地全覆盖。每年的上半年为“财政审计季”,财政同级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决算草案审签、部门领导干部经责审计项目,在5月底完成审计实施工作。实行“+财政审计”,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上级审计机关与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相结合。

(二)落实“四个坚持”,保障全面覆盖。

坚持全面覆盖。构建全省一盘棋的审计计划管理格局,做好审计年度项目计划与中长期规划的有效衔接和统筹安排,实现对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的审计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

坚持资源统筹。加强集约化建设,统筹审计机关内部和上下级之间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明确责任分工,有效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效率。

坚持成果整合。形成规范化成果运用体系,实现财政审计与其他相关项目审计内容要求有效衔接的“财政审计+”模式,实现条块审计信息成果互认共享、多方利用。

坚持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平台制度机制,加强工作指导,促进上下级审计机关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建设的整体推进。

(三)重点推进,做到常审常新,保障高质量。落实中央关于全覆盖的工作要求,但强调审计资源实际,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一是在广度上,围绕“三个报告”确立年度审计需求。二是在厚度上,按照“一般+专题”,也就是“财政+政策”部署审计重点。重点关注预算收支、预算管理、预算绩效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政策。三是深度上把握“30%”,原则上要求抽查30%以上的下属单位。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机制

浙江省构建的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指以财政“同级审”为依托,以高水平服务审计“两个报告”为核心,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国有企业审计、重点民生资金审计等与财政同级审有机结合,形成审计系统力量统筹、资源整合、方法集成、成果共享的大格局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对财政活动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发挥预算执行审计在服务宏观管理、促进加强预算监督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两个报告”整体水平。

(一)以“大格局”机制发挥整体合力 。

创新审计组织模式。加大审计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按项目要求整合人力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审计组织方式,实行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对涉及本地区的重大审计项目,要上下联动、统一组织、整体作战,形成工作合力。对常规性审计项目,加大各领域审计项目的整合力度,做到项目同步安排、协同实施、成果共享。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的大数据审计组织模式,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审计实施方式。推行“财政审计季”,以“三个方案”管系统、“三张清单”管现场,利用大数据集中分析推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每年的上半年为“财政审计季”,同步实施财政同级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决算草案审签、部门领导干部经责审计项目。充分发挥“三个方案”系统性控制作用。围绕财政审计总体方案,优化同步项目管理,加强系统上下联动,发挥各层级审计机关合力;围绕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方案,统筹协调财政、金融、企业、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等各专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集中取证、分类报告、分别处理;围绕财政审计实施方案,建立以“重点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为核心的审计现场管理清单制度,以清单管人、管事。

创新审计成果运用。以审计结果使用者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服务“两个报告”为目标,探索“装配式”审计成果组合。基于政府、人大等不同用户的需求,对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按决策、执行、绩效等节点兼顾各类审计报告需求,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审计取证,为财政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提供基础素材,按需组合成各种审计报告,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率。探索审计结果运用的新机制和新形式,研究制定异地审计项目成果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审计成果属地使用,促进审计系统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成果共享,丰富市、县(市、区)“两个报告”内容,切实提高监督效果。

(二)以“大数据”提升战略支撑 。

建立大财政数据库。定期向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单位采集预算收支和财务核算的相关数据。省厅由财政审计处每年向财政部门采集单位预算指标、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非税收入、总预算会计相关数据。厅计算机中心利用现有全省审计数据报送机制,定期采集全省税务、财政、工商、民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有关数据。通过定期收集、审计过程中补充收集等方式达到基本满足财政数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审计的需要。

实施大数据审计模式。组建分析团队,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思路,全面推行以数据分析为先导,在把握总体、发现疑点的基础上,实施精确定位、重点核实。根据业务需求创建方式体系,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审计业务分析模型。

搭建大作业平台。建立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省数据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促进财政大格局审计相关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探索搭大数据审计建作业平台,运用现有统一模型模块,实现各级协同作业,形成整体合力。

(三)以“大平台”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浙江省审计厅积极探索构建涵盖“一个机构”(财政审计大格局领导协调机构)、“两个制度”(“两个报告”的写作审核制度和业务讨论会议制度)、“三个机制”(协作、协调、考核机制)、“四个体系”(操作体系、方法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人员培训体系)的保障平台,形成科学工作机制,凝聚审计合力 。

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一是建立定期的业务讨论会议制度和“两个报告”的写作审核制度,配强写作人员,负责对大格局成果信息内容进行综合、筛选、精简、提炼,力争提供高质量审计成果。二是实行七级质量控制,落实“质量立审”行动计划,发挥“九项标准”引领作用,确保取证充分、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表述恰当,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价值,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健全大数据审计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保管、使用,提供操作规范和方法指引,防范大数据审计的程序风险和质量风险。

完善工作机制。找准财政审计工作需求的衔接点,进一步健全内部协同、外部协作和考评激励机制。一是健全内部协同机制。在各职能处室之间、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建立全面统筹、全程跟踪、全面对接的审计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政府、人大及财政、发展改革委等对口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健全与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机关的案件会商、情况沟通工作协调机制。三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改进优秀审计项目、优秀审计报告评选和业绩考核制度为抓手,构建有利于激励创新、争创业绩的良好工作氛围。建立健全市、县(市、区)抽调审计人员的绩效评价和中介机构的考核激励、追责退出机制,倒逼聘用人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建立标准体系。一是建立统一的财政审计操作规范体系,贯穿审计实施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工作方案的格式、审计重点的确定、实施方案的要求、成果报送和整合方式等等,促进审计项目有序开展。二是建设以“宏观政策——项目——预算——资金——管理——效果”为核心的财政审计方法体系,实施精准审计。三是建立健全包括财政审计法律法规库、质量管理规范、审计管理流程优化的质量保障体系,防范审计风险。省厅积极探索研究建设全省统一的“财政审计作业平台”,供全省审计机关使用,实现协同作业。

工作成效

(一)以审计全覆盖压力倒逼财政审计改革加速度。

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持续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实施模式、审计技术方法和制度保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初步建成覆盖全省、集中统一、内容衔接、联动高效的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实现与政策跟踪审计平台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深度融合,推动解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高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成效。

一是全力深耕“财政审计季”。2018年全厅首次对27家省级单位集中审计。2019年,首次实现对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四大办公厅同步审计。二是固化实践成果实施“精装修”,推进系统化、着力精细化,从原则性、框架性转向操作性、具体化,确保实施高效有序。三是出台了三项制度:财政审计大格局工作方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财政审计大格局指导意见。四是建立三个基础库,数据库:全省财政、省级部门等电子数据库;法规库:动态汇编财政审计法律法规文件;业务库:包括审计方法、审计案例、审计专家(含计算机审计专家)等信息。

(二)以大数据为核心,抓大不放小,实现全面覆盖。

一是组建“1+4”大数据审计专家团队。建立大数据审计分析团队,负责大数据审计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支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分组初验,人员考勤和绩效评价工作,下设数据采集组、数据分析组、分组初验组、后续服务组等4个小组。同时建立综合协调、需求调查、综合验收、现场核查等4个大组,主要负责领导和协调部门预算执行大数据审计工作,大数据审计具体业务需求的收集、研究、整理,数据分析结果的整体验收和组织疑点核实、补充需求再分析、反馈核查结果、总结审计经验。

二是实施“四统两分法”。统一采集,分类存储。根据审计业务需求,多渠道、多形式采集数据,确保数据更新和标准化处理。有关数据由计算机审计中心统一接收、存储,实现胸中有“数”。统一分析,分散核查。由数据分析组按照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业务需求进行数据综合分析,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线索,编制基本情况分析表、审计重点清单、问题疑点清单及下一步现场核查要求。各审计组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明确审计重点和疑点核查任务,在审计实施中组织疑点核实,并及时反馈核查结果。统一验收,统一考核。通过考核引导,鼓励完善审计需求,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及时总结大数据审计经验,逐步形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法体系。审计方法由2018年的56个迅速增长到2019年150多个。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