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头条新闻
中国审计报第2953期刊发朱忠明文章:如何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的宏观建设性作用

2019年8月21日,《中国审计报》第2953期第5版学习专刊刊发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忠明撰写的《如何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的宏观建设性作用》文章,全文如下:

 

如何发挥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的宏观建设性作用

□朱忠明 

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大局、立足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乘法”,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度重视。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宏观性、建设性、及时性,助推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实体、产生实效。

   紧扣政策导向,突出审计监督重点

   坚持问题导向,将审计的着力点放在减税降费实际效果与中央政策意图初衷的审视比较上,聚焦政策执行落地、政策传导机制、政策实施效果等环节,重点关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聚焦政策执行落地,注重揭示和纠正政策落实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重点关注减税降费政策组织实施情况,检查是否及时研究制定操作方案并抓好落实。关注减税降费政策是否存在未执行、执行不严、政策“空转”等问题,特别是围绕深化增值税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研发创新等税收优惠政策,围绕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执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等减负举措,检查是否有效落地。关注违反政策精神乱作为问题,重点揭示是否存在违规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尤其要揭示违反财经纪律、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聚焦政策传导机制,注重揭示和破除政策落地中的“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重点关注配套政策的适当性、可操作性,检查是否存在门槛设置过高、举措难落地、责任不明确等影响执行效果的机制性问题。关注服务响应机制的便捷性、协同性,检查是否按“放管服”改革要求健全税费征管机制,是否存在流程设置不合理影响政策推进速度,是否存在因享受减税政策成本过高影响企业参与热情等。关注政策宣传辅导机制的及时性、覆盖性,检查是否存在因为政策宣传辅导不到位,使该享受的主体未享受政策红利。关注评价督导机制的督导性、反馈性,检查是否建立有效的评价督导机制,是否跟踪分析、督导整改、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聚焦政策实施效果,注重揭示和解决政策执行“搞变通”“打折扣”“换花样”等问题。围绕“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部分行业有所降低、所有行业只减不增”总体目标,关注地方政府为应对收支缺口压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是否存在为完成收入任务采取提前预征、违规预缴方式征收“过头税”和虚收空转等问题,是否存在政府欠款甚至通过增加各类收费的形式获取财力等变相增加市场主体非税负担的问题。关注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是否存在乱收费行为。关注企业其他隐性负担和制度成本,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土地、人才、能源、社保以及物流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审计监督层次 

  主动提高站位转变理念,将减税降费政策审计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大局中谋划审视,处理好监督与服务、当前与长远、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在更大格局、更大视野上发挥审计宏观建设性作用。 

  既要查找问题,也要挖掘经验,推动政策落实落细。政策审计要在连接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和微观经济运行上发挥应有作用,既要查摆问题,还要注重总结提炼创新经验。要充分发挥审计综合性、专业性、独立性优势,总结各地在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梳理各地在优化办理流程、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进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解决政策措施落地、创新经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既要“查已病”,也要“治已病、防未病”,发挥好审计宏观建设性作用。要提升宏观思辨能力,在积极查找各类“病灶”的同时,注重推动问题标本兼治,“治已病”“防未病”着力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要重点围绕结构性减税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等的协调配合,减税降费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推动科技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的统筹推进,顺应实体诉求与税制及配套机制优化、减税降费实际效果的相互统一,推动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机制、营造社会诚信环境的创新推进等层面,审视研判问题,提出完善体制机制制度的建议。 

  既要敢于“纠错”,又要善于“容错”,维护好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此次减税降费政策密集、力度空前,情况千差万别,难免有积累问题的阶段性显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审计原则,坚决防止简单粗暴、碎片化监督。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揭示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典型问题;又要深入贯彻“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对干部在推进减税降费政策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或因探索性创新中的失误,应坚持“纠错容错”的原则。即既要从促进提高规范的角度,及时予以提示提醒,促进改进完善;又要审慎追责问责,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维护好干部在推进减税降费进程中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减税降费政策具有战略性、持续性、动态性等特点。审计机关应当将减税降费政策审计作为近一时期常态化审计监督的重点,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强项目统筹,坚持科技兴审,加强协同配合,建立与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相适应的动态监督机制,提升审计时效性、效果性。 

  坚持统筹融合,以“两统筹”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审计横向纵向有统筹。建立与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相适应的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机制,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贯穿全年、阶段报告、持续分析,实现推动政策落实与审计报告周期之间的动态衔接。既要以“一体化”思维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审计与各专业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将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目标融入相关专业审计之中,建立跨专业、跨领域的减税降费政策审计融合机制,多维度及时掌握政策实施情况;又要以“一盘棋”思维统筹创新减税降费政策审计的组织方式,统筹贯通省市县三级审计资源,通过统一方案、统一目标、统一重点,抓好上下联动,建立跨层级、跨区域的减税降费政策审计融合机制,全方位研判政策实施情况。 

  坚持科技强审,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审计全面精准有效率。减税降费政策审计不仅面临对象广、领域多、时效性强的挑战,还存在专业性强、数据链长、审计人员不足等困难。必须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既要动态全面获取有效数据,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加强对面上数据的全面关联对比综合分析,做到快速反应、全面高效,及时掌握政策实施效果,提高审计覆盖面和效率;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在查找疑点、精准定位、高效实施、综合分析提炼等方面的优势,研究数据关联节点,分解审计相关内容,深入剖析数据中隐藏的潜在问题,提高审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坚持协作配合,以多方联动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审计借力聚力有成效。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需要政策设计、执行、监督各方协同发力。既要加强与减税降费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延伸审计监督链条,在发现问题、核实问题、防范问题、整改督查过程中发挥各方优势,强化融合协同;又要加强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单位的工作协调沟通,主动将减税降费政策审计融入大监督格局中去,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审计成果运用到决策、管理、监督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助推减税降费政策见实效。

  (作者系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