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25/2025-00016 | ||
组配分类 |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市审计局 |
成文日期 | 2025-03-2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8月19日上午,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林琼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作了《关于201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全市工作主题主线,聚焦预算法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国有企业管理、重大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为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提供审计保障。反映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政治立审,着力强化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审计机关牢牢把握政治机关的新定位,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自觉将“四个意识”落实到具体审计项目中,促进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落实、重大项目落地,维护政令畅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力求审慎客观反映问题,发挥好“经济体检”作用,把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
二、贯彻绩效理念,着力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审计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核查财政资金,进一步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审计,全面推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今年继续对纳入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管理的313家市本级预算单位实现数据分析全覆盖、疑点核查全覆盖,重点关注政府过“紧日子”落实情况、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情况、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情况等,着力反映收入端和支出端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发挥作用,推动源头治理。
三、主动服务大局,着力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审计机关迅速开展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审计,聚焦财政资金拨付和政策落实,聚焦社会捐赠款物分配使用和高效透明,及时指出问题并督促整改,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保障作用。疫情冲击下,稳企业才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审计机关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围绕“六稳”工作要求,开展了产业政策落实、促进就业优先、减税降费、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等专项审计,并首次以独立版块反映功能区在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助力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
四、聚焦民生改善,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今年,除继续把乡村振兴等农村民生审计抓实抓深外,审计机关又突出对城市民生的关注,组织对养老服务、教育均衡发展、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城乡建设等专项审计,以增强相关惠民政策的普惠性、制度的公平性和资金的精准、安全、绩效为目标,以资金管理使用为切入点,及时揭示政策落实、项目运营、资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促进深化改革,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审计机关紧扣我市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金融服务综合改革、都市能级提升等重点领域开展审计监督。围绕国资国企布局结构、风险防范和发展态势等,对温州银行、温州建设集团、撤并前市属国有企业进行审计,深入揭示国企风险管控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聚焦温州现代化建设要求,对大通道建设、瓯飞一期围垦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反映市级政府投资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发挥利剑作用,着力推动清廉温州建设。审计机关不断完善与纪检监察、巡察、司法等部门的协同协作监督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本报告年度共移送问题线索21件,其中5件已有处理结果,以前报告年度问题线索在本年度有处理结果的7件,目前共已查处47人。下一步,市审计局还将继续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坚持对重大问题线索发现一起、移送一起,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利剑”作用。
七、治已病防未病,着力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审计机关坚持把重点审计事项置于经济社会运行的大背景下分析,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审视,加大分析研判力度,着力从根本上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推动有关部门完善体制机制,防范问题再次发生。审计报送的各类专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批示,有效促进了重大领域、关键环节和相关单位的体制机制建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审计智慧。本报告年度内,促进推动完善制度48项,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87条,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