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审计公告  > 审计案例
浅析大数据审计的推广与应用

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审查纸质账簿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审计面临着“打不开账,进不了门,审不了数”的困境。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新部署,大数据审计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审计手段,研究大数据审计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数据审计特征

大数据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手段,具有高效性、实时性、适应性、覆盖面广等特征,对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效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务软件取代了纸质账簿成为存储会计信息的新媒介,同时,计算机能够进行高质、快速、大量的处理。大数据审计能显著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人员把精力从看账、翻账转而投入到更需要应用专业判断的工作中去。

(二)实时性。

大数据审计的应用改变了过去事后审计,意见滞后的局面,促使审计模式向持续、动态、实时的方向转变,使得审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就能发挥监督作用,及时反馈问题、纠正偏差。

(三)覆盖面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过去,受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审计多是抽查,从小部分数据中查找疑点。现在,计算机的海量存储和对数据的高效处理,使得跨年度、跨领域、跨专业的审计全覆盖得以实现,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各行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审计也面临着深刻变革和发展,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已成为影响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的关键因素。

(一)审计取证更全面,更充分。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被审计单位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审计部门可以充分借助计算机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利用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建立集中统一的数据平台,快速、准确、全面的对跨年度、跨部门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解决抽审数据以偏概全或仅反映个别事项的局限,有助于发现更具普遍性的问题和规律,获得更充分的审计证据,更大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更多的分析手段可供选择。

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数据审计的手段多样性。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如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遗传算法、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如针对不同数据类型的交叉分析、语义分析技术,图文转换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都可应用于审计领域,有助于提高审计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监督能力。

(三)可视化技术更有助于审计数据的分析。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方式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直观地分析大量数据,所形成的可视化结果有助于审计人员快速准确地从大量被审计单位数据中发现有效线索。目前,该技术在医保审计、金融审计中已有所应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审计全覆盖和实时分析将得以实现。

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并行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审计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快速决策将得以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审计全覆盖不再是空中楼阁,真正达到持续审计,跟踪审计,做到消除盲区,不留死角。

三、新时代下大数据审计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的到来给大数据审计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发展面临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计算机审计环境下,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必须通过人机对话才能从计算机系统中调出所需信息进而加以分析。而在数据生成过程中,存在许多人为操控环节,且不同单位之间由于使用软件不同会生成不同的数据格式,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时,由于不能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和不同数据格式相互转换产生的不可预见错误,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二)审计数据的完整性。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数据量呈现几何级增长,每天可生成大量携带不同信息的数据,不仅有数值型,还包括各种文档、图片等。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时,由于对各专业数据信息或各数据间的勾稽关系不明晰或被审计单位有意隐瞒部分数据信息,可能导致数据采集不完整不充分,进而在数据分析时得到的结果不能反映真正有效的审计信息。

(三)审计数据的存储和保护。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在此环境下,想要拓宽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必然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进行筛选,而获取到的数据必须有地方存储才可以保证随取随用、进行关联分析等。因此,计算机本身的存储能力也成为限制大数据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审计数据经常涉及到被审计单位的机密或内部信息,如何确保数据安全,防范数据泄露也是大数据审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审计数据的分析手段。

虽然计算机已经渗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但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或者网络查询法规、信息等,计算机分析的应用程度仍然偏低。数据分析技术难以掌握,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审计的有效融合是目前限制大数据审计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五)审计数据的分析风险。

目前电子数据的分析更多是靠人工统计和对事物判断的经验来得到审计结果,对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六)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既懂计算机又精通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被审计单位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的限制对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和应用也是一项挑战。

(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被审计单位不愿配合或对审计工作性质的不理解可能会造成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不兼容等问题,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缺乏沟通和技术交流可能会带来数据使用质量不高或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等困扰。

四、推广和应用大数据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思维和观念。

要想在互联网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首先审计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数据审计是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自觉顺应潮流去适应当前的要求。其次,要及时转变工作方向和工作思维,培养从带着问题找证据到从数据中找问题、听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最后,审计人员要树立自我危机意识,主动适应大数据审计带来的新变化。

(二)加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降低审计风险,保证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加快建立审计人员数据采集、管理、使用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电子数据等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审计人员采集数据的真实完整性和在数据分析时有章可循。

(三)加强各政府部门之间和上下级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确保审计人员采集数据的真实完整,推动建立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及时掌握被审计单位信息更新动态,及时纠正数据偏差。加强上下级审计部门之间沟通和指导,避免重复工作,增强数据分析质量。

(四)加大对计算机硬件条件和软件技术研究的投入。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审计的作用,审计机关必须加大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投入,使得审计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五)搭建审计模型,强化经验交流和推广。

将审计项目按类别归纳整理,大致按照审计目标、审计事项、分析思路、实施方案及审计结果等分类别编制相应地审计工作模型,经常组织各审计部门数据分析团队之间的案例研讨,将成功的模型和经验汇集成册,推广开来,提高一般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素质。

(六)增强保密意识,防范数据风险。

面对数据丢失、黑客袭击、系统瘫痪、数据篡改等新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要切实增强保密意识,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审计电子数据的同时也要审计必要的纸质凭证,应用计算机技术辨别电子数据的真伪,定期检查计算机数据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成立检查小组定期评估内部系统的安全系数等。

(七)加大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除了审计人员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计算机能力和专业能力以外,审计机关应加大对复合型高精尖审计人才的培养,开发出便捷有效的审计软件,使得一般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可以快速上手,真正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型审计人才的培养。(郑亚楠)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