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头条新闻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书籍刊登白剑峰署名文章:着力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审计样板”

按:近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审计护航: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巡礼》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我厅党组书记、厅长白剑峰署名文章《着力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审计样板”》,现予转发,原文如下。

着力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浙江审计样板”

□ 白剑峰

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长江三角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更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枢纽。浙江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到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绿水青山的人居环境已成为浙江靓丽的金名片。五年来,浙江省审计机关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流域水生态治理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持续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心怀“国之大者”

以更高站位服务发展战略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省审计机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的“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等指示精神,大力开展资源环境审计。

注重以高水平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在全国省级审计机关中率先制定《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浙江省审计机关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落实。

注重全面立体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大力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近五年全省共审计领导干部1207名,推动领导干部更好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连续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治理、能耗“双控”等专项审计,审计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

在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的导向下,浙江地表水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从2016年的77.4%上升至2022年的97.6%,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区域率先达标,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零填埋,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持续10年提升。

坚持研究赋能

以更严标准提升审计质量

将研究型审计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增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注重统筹谋划。系统梳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政策精神,完善资源环境审计政策法规库,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资源环境主要领域审计全覆盖。

二是注重统筹组织。构建资源环境审计全省一盘棋,每年精心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因地制宜遴选审计专题,明确规定动作做好审计报告标准件,以自选动作提炼审计信息专报,最大程度提升审计成果。印发《全员全流程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规范组织实施,确保审计质量。

三是注重“治已病、防未病”。先后编印《资源环境领域负面清单和最佳实践案例》《审计发现共性问题清单》,及时归纳提炼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根源,提出审计建议,供各地各部门借鉴参考,有效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坚持科技强审

以更实举措提升审计效能

注重以应用为导向,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整体协同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建设审计大脑。着力推进以数据计算分析、知识集成应用、逻辑推理判断为核心的审计大脑建设,加快构建形成省级牵总、市县为用的资源环境大数据审计体系,有效破解长期存在的市县两级资源环境大数据审计取数和分析两大难题。

二是突出实战实效,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加快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高光谱成像等技术在现场审计阶段的应用,实施精准审计。如借助Arc-GIS图斑影像提前进行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部分市县存在耕地“非农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情况,及时予以督促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深化战略合作,引进测绘专业技术力量。与省自然资源厅建立战略合作,充分利用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等专业机构力量参与资源环境审计,借助其在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RS)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为审计项目的实施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总结梳理形成资源数量指标核实、资源征占用、多规冲突等7大方面26类审计技术方法,有效破解资源环境审计“门难进、量难核、图难测”难题。

坚持综治长效

以更广视野运用审计成果

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深化审计成果运用,有效扩大资源环境审计影响力,彰显审计权威性。

一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融入美丽浙江建设大格局。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被纳入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要点,由省审计厅对各设区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资源环境审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推动出台省级系列政策法规,明确将林长制、田长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强化多跨联动,推动形成协同监督大格局。省审计厅定期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专项报告,并联合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督查。与省委组织部建立审计结果会商研判机制,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重要内容,推动审事察人、审事评人有力落实。如2021年会同省委组织部对85名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进行会商研判,其中6名被确定为重点对象,给予提醒或批评教育。与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督查执法、内部审计协作机制,充分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风险共防、短板共补、工作共推的协作联动局面。

三是强化审计整改,融入整体智治大格局。省委将“重大审计问题清单”作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七张问题清单”之一,省审计厅着力抓好“问题确认及挂号”“整改认定及销号”“督促检查及追责”等关键环节,将审计“下半篇文章”落地落实。自2019年“七张问题清单”建立以来发布的32个重大审计问题整改示范案例中,有16个属于资源环境审计案例。如针对审计发现的千岛湖3个断面总磷浓度上升等问题,淳安县不仅加强了点上整改,还与上游的安徽省歙县跨省签订《皖浙交界水域联合打捞水面垃圾合作协议》,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监管和综合执法,深化上下游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资源环境审计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浙江省审计机关将秉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使命担当,在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彰显审计作为,助力长江经济带更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来源:https://sjt.zj.gov.cn/art/2024/1/9/art_1320647_58903427.html)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