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审计社团  > 内审协会
数字化审计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A银行信贷资产运行管理审计调查案例研究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2024年1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内容指出,要科学安排审计项目,把问题当课题研究,精准选择审计重点,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纵观银行客户群体,近年来呈指数型增长,且传统记账模式已被替代,电子化迭代在加速。更是有必要在普惠金融审计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A银行2023年开展的辖内信贷资产运行管理审计调查实例,谈谈如何提升数字化审计的应用。

二、审前研讨,明确方向

A行紧紧围绕监管部门与上级的重要工作部署,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秉持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聚焦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贷款风险,通过底层数据的穿透式分析,对支行资产运行管理情况开展审计调查。

审计项目开展前,审计组成员开展多次碰头会,联动各部室与支行,以确定审计目标与重点:一是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要精准筛选网点,突显重要风险;二是要查明薄弱环节,揭示重大突出问题,推进完善管理机制;三是紧抓背后人的因素,强化员工行为监督,防患于未然。

三、数据先行,锚定重点

(一)审前分析,提炼风险。

审计组成员开展多次审前分析会,锚定审计目标,通过重新审视信贷全流程操作、重要风险节点,从贷款客户行为出发,梳理预判贷款风险程度的各类要素,尤其针对五级分类正常的客户,因相对隐蔽性需要更精准的进行分析。

(二)数据支撑,初创体系。

在海量的数据中,审计人员利用穿透式技术判别信贷质量,通过对客户特征的提取,初建客户风险评价体系,进一步映射底层的资产质量。

1.确认维度。通过客户行为,提炼偿还、活跃、负债、特征、触发等五大维度,包括还贷还息来源、账户交易情况、涉贷机构、化解贷款、风险预警等十六个数据信息,从多角度分析贷款客户的预出险情况。

2.提取数据。根据确认的风险维度,设定触发区间值,建立批量数据跑批模型,分析、筛查、提取源头数据,为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3.权重赋分。对上述提取的维度数据,按出险关联系数大小分赋权重分值,对全行贷款客户实现五大维度质量风险评价,并将结果映射至支行层级、网点层级与客户经理层级,重点关注维度集中的网点与客户经理。

(三)选准重点、深度审计。

在开展充分的数据分析程序后,根据数据预警的指向,该行审计部最终筛选B支行为重点审计对象,同步锁定该支行员工吴某、黄某开展员工行为审计。

四、权威高效,推动完善

审计项目实施中,发现B支行在机制层面、内控执行层面存问题四大项,另发现两名员工吴某、黄某存在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的严重违规行为。

审计后,A银行对照权威高效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整改,进一步推动审计成果权威高效运用。一是B支行第一时间提前介入,及时收回风险贷款,挽回潜在损失2178万元;二是对上述两名违规员工,及时解除劳务合同,对贷款其他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薪酬扣减涉及 31 人次;三是推动业务部室完善3项管理制度,并增强支行征信岗位配置;四是总行领导专报批示,业务部室开展同类专项检查工作,助力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

五、工作启示

通过审计数字化转型去丰富审计职能、拓展审计视角、提升审计效能,是审计工作必然的选择和必需的改变。当下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信贷资产运行质量的分析,除了已发生、已暴露的不良资产外,更需注重摸清家底,提前开展正常贷款风险管理。结合数字化开展前瞻性审计,事前事中对被审计对象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研判,并向管理层报告,可以有效地促进防范风险,实现银行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但数字化审计实施中,审计人员面临着专业知识、审计方法、信息获取等诸多挑战,对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软件应用、分析汇总等能力要求也很高。今后A行将不断尝试数字化审计,积累经验方法,提升审计人员的前瞻力、战斗力。

(瑞安农村商业银行 审计部)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