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审计社团  > 内审协会
以“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某农商银行预授信白名单贷款审计监督实践

近年来,线上贷款客户数量、融资规模不断增长,其特有的数据风险、模型风险和系统性潜在风险也随之而来。为此,本行审计部门在准确把握贷款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新态势、聚焦“数字贷款产品”新业务领域的突出问题基础上,2024年3月起对预授信白名单贷款管理情况实施专项审计,深入了解本行白名单贷款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经营发展等情况,全面排摸线上贷款包括机制障碍、流程缺陷、系统漏洞等在内的风险潜藏点。

一是深查彻查实查问题,全面客观暴露风险。本次审计,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以贷款“三查”为切入点,以数据模型为工具,强化线上信贷业务审计监督,坚持“不含糊”“不留情”“不屈服”的原则,将发现的内控体系不健全、预授信名单管理存在疏漏、贷前准入调查不到位、模型管理存在隐患、贷后管理未尽职、员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原原本本揭示出来,如风控模型设置存在漏洞、合同准入或放款环节规则失效等,造成不良贷款未结清或黑名单客户在本行取得线上贷款;贷款三查不到位、客户基础信息不完善等,造成资金中介借用他人贷款、借户垒贷款风险、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员工执行力弱化、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造成业务营销增长方式不妥当、规避模型准入拒绝规则对禁入类客户解除黑名单并放款。

二是坚持真改真督真罚,切实强化震慑效果。针对本次审计发现的包括信贷流程漏洞、风险识别滞后、应对机制薄弱等在内的7大类39个具体问题,要求各支行能现场整改的,即审即改;不能现场整改的,审计组根据各类问题性质、原因、影响程度等,提出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的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分别制定能够切入问题实质且具体、可操作的整改措施,逐项建立整改台账,定期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所有问题真实、合规、有效整改到位,扎实做好审计整改的“后半篇文章”。按期整改完成率实现100%,对问题本身已整改但性质较严重、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或造成较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分层分类精准问责,涉及党内警告、记过、警告、核减薪酬等,既不简单以问责代替整改,又充分发挥问责的震慑效应和保障作用。

三是高质高效运用成果,加速转化增值提质。根据审计发现问题及审计建议,业务管理部门及时采纳,在制度建设上,健全白名单贷款相关管理办法,涉及废改立制度10个,强化制度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在系统功能上,优化系统风险预警模型2个,增设信贷辅助系统禁入类预警推送功能、补充贷款资金流入房股市预警字段;在模型管理上,完善合同准入、放款环节规则设置4个,作为对自动化审批的补充,更加完善风险防控指标;在资产保护上,督促相关责任网点通过要求借款人整改、提前收回贷款等手段,挽回损失或可能损失275万元,最大限度降低资产损失风险。

本次线上贷款业务审计工作是行党委站在高质量发展大局指导实施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排摸,是对职能部室、基层支行信贷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把控及防范化解能力的检验。审计成果不仅有效提升了全行风险防范意识,还通过即审即改、精准问责等措施,强化了合规管理框架,显著降低了潜在损失风险,为后续业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审计工作推动了职能部室和基层支行的能力建设,增强了风险应对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确保了信贷资产的安全稳健运行。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